一、红军长征在天水概述
长征期间,红军曾三次途经天水市(今秦州、麦积两区)境内。
第一次途经天水:1935年8月5日,红二十五军从两当县太阳寺前川,抄小路北上取道利桥镇,攻下利桥城堡,进入天水县境内,并全歼保安队,击毙保安队长白俊贤。之后,经过三天长途跋涉,翻越四道岭,沿党川、麦积、甘泉一线向天水县城(即现在的秦州区)疾进。
9日,到达马跑泉镇,在马跑泉镇镇压了国民党保长张世清,联保主任杨琦。当日晚,红二十五军来到天水城下。夜幕刚降临,红二十五军就开始攻城,副军长徐海东亲自指挥一个营,攻破了北关,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
10日,红军退到西十里,准备养精蓄锐,再举攻城。因敌人援军将至,红二十五军为了避免伤亡,保存实力,决定放弃攻城,由川口转向天靖山(中梁)、廖家岘一带。再翻越凤凰山、挺进沿河镇(新阳镇),摧毁了地方民团,镇压了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军部秘书温庭杰和保甲编查员胡介厚、秦登科、联保主任温南轩、保长马建基,并从这里北渡渭河,晚上宿营王家庄。
11日,翻越五龙山出天水市境到达秦安的千户镇。
第二次途经天水:1936年9月14日,左纵队(红二方面军第六军16、17、18师和模范师)经礼县的红河镇到天水县华岐乡的余家坪、海头一带,晚上宿营于安集寨。
15日,从安集出发向西北,再向东南方向经天水镇、平南川到店镇乡的杨集寨村宿营。
16日,经皂郊乡兴隆镇、娘娘坝乡,到达李子园的白音峡宿营。第二天进入徽县高桥。
第三次途经天水:10月5日,挥师北上的红六军再次进入天水县的白音峡,宿营李子园。当日晚六军十六师袭击娘娘坝,遭敌伏击,激战一夜,敌死伤惨重,红军十六师师长张辉在战斗中牺牲。
6日,经娘娘坝乡的舒家坝、大门乡到达天水镇附近宿营。
7日,路经天水、礼县交界的上、下斜坡,余家坪等村,向礼县红河镇方向前进。
8日出天水境后到达礼县固城,与红二方面军二军、三十二军会合。
二、红军长征在天水大事记
1、攻打天水城
1935年8月9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马跑泉镇,在马跑泉镇镇压了国民党保长张世清,联保主任杨琦。当日晚,红二十五军来到天水城下。
当时,国民党王均、于学忠部为了堵击我中央红军北上,将其主力调至甘谷、武山、漳县一带,而接防部队第五十一军一一四师又未到,城内守敌仅有两个工兵连和一些团警。但是由于天水是国民党陇南专署所在地,城防工事较为完备,县长庄以绥、营长尹继勋决定督工兵及团警凭城据守。营长尹继勋守大城,县长庄以绥督团警守西关,北关碉堡由国民党第一师教官李捷发率西北军官训练班学员防御。9日这一天,夜幕刚降临,红二十五军就开始攻城,副军长徐海东亲自指挥一个营,攻破了北关,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10日,红军退到西十里,准备养精蓄锐,再举攻城。与此同时,国民党第三军十二师补充团在得到消息后,昼夜兼程从武山、甘谷沿天靖山(中梁)赶往天水,在清水的国民党五十一军一一四师也向渭河北岸移动。红二十五军为了避免伤亡,保存实力,有效地牵制敌人,决定由川口转向天靖山、廖家岘一带。当时,国民党甘肃省交通部队的骑兵尾追不舍,在韩家湾被我红二十五军击溃。红二十五军翻越凤凰山、挺进沿河镇(新阳镇),摧毁了地方民团,镇压了国民党新编第一军军部秘书温庭杰和保甲编查员胡介厚、秦登科、联保主任温南轩、保长马建基,并从这里北渡渭河。
2、激战娘娘坝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撤出徽、成、两、康根据地,挥师北上。十六师派出侦察人员,深入到娘娘坝,了解到敌军驻有一连人,部队首先决定派一连队伍,夜袭娘娘坝敌军,为大部队打通前进道路。10月5日,张辉师长亲率一连队伍到达娘娘坝,首先消灭了街上少量敌人,然后就向牡丹山冲锋。山上大部分敌人驻在牡丹山庙里,筑了碉堡,易守难攻。再加上敌人从天水搬来一营援兵,红军腹背受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张辉即命令战士撤出重围。撤退到牡丹山脚下时,两名红军战士牺牲,张辉也身负重任。战士们掩护张辉撤离娘娘坝,黎明时分,到达李子园。由于伤势严重,张辉师长光荣牺牲。
三、天水历史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
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因亡。
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2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3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民国16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芪,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18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23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
1953年7月6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1958年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5日,恢复武都专区。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时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北道区。天水市人民政府驻秦城区。将原天水地区的徽县、两当、西和、礼县划归新成立的陇南地区;漳县划归定西地区。天水市辖两区五县;即秦城、北道两区,秦安、清水、张家川、甘谷、武山等5县。
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1月1日起,秦城、北道两区更名为秦州区和麦积区。
舌尖上的长征:将长征沿途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特色农产品,结合当地长征故事,打造成“会讲长征故事”的特产,奉献给您!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即可浏览: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马驰",手机端了解长征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