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征历史

红军长征在桑植

2019-08-04 admin 从头越 浏览1564

一、红军长征在桑植概述

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代表军委分会下达了突围命令。红2、6军团分别在桑植县刘家坪的干田坝和瑞塔铺的枫树塔召开了誓师大会,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等领导亲临会场讲话,进行动员。傍晚,红2、6军团主力6个师17个团21000余人告别湘鄂川黔根据地,分别从刘家坪、瑞塔铺和桑植县城出发,经小溪沟、芦塘垭进入大庸县,踏上了战略转移的伟大征程。

据统计,桑植县参加红军的有13000多人,牺牲5000多人,其中,仅1935年就有3000多人参加红军。

二、红军长征过桑植大事记

1、刘家坪会议

1935年11月4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中央军委分会在桑植刘家坪龙堰峪召开联席会议,史称“刘家坪会议”。

会议认真分析了敌我形势,认为敌兵增至140多个团30余万,兵力超过红军10倍以上,已完成了对苏区的包围封锁,敌情十分严重;苏区面临诸多不利条件,而且红一方面军已经北上陕甘,红四方面军退至川康边界,红二、六军团陷入比较被动和孤立的境地。

会议决定按照遵义会议的精神,坚决突围至湘黔边的芷江、晃县、玉屏一带,争取在贵州的石阡、镇远、黄平地区,创建新的根据地。

刘家坪会议是一次关乎红二、六军团生死存亡的重要会议。在生死抉择之际,贺龙、任弼时等红二、六军团领导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决定立即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了长征。

2、红十八师的留守和转移

刘家坪会议决定,红六军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迷惑和牵制敌人,掩护主力撤离。此时的十八师,由原主力五十三团1500人,地方干部、游击队700余人新组建的五十二团,加上省直、师直机关、野战医院共3000余人组成。师长兼政委是有“游击专家”之称呼的张正坤,参谋长刘风,政治部主任李信。

为执行牵制迷惑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11月18日夜,红十八师从龙山茨岩塘向保靖方向发起佯攻,把湖南方面的敌军引向酉水南岸。11月19日,又突然掉头向西北方向急进,做出攻打龙山和来凤两座县城的样子,诱使湖北方面的敌军调兵遣将固守两城。

红二、六军团主力突围转移后,完成牵制任务并与敌人周旋。12月8日,根据红二、六军团总部电令,十八师从茨岩塘东北方向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抵达桑植县上河溪。连续多日继续与敌作战周旋。

12月15日,红十八师在陈家河召开誓师大会。16日,红十八师在陈家河的杜家洛渡过澧水中源,挥师西进。17日在龙家寨宿营,18日抵达龙山县木油寨,19日,五十二团误入敌人警戒区,伤亡惨重。

红十八师先后经过湖北来凤县卯洞、咸丰县忠堡等地后,在1月2日经黔江的马喇湖、甘溪抵酉阳县境,经菊花坝、三岔坝等地南进,1月7日进抵川黔边的南腰界,转而进入贵州,经沿河、松桃、印江等县,于10日到达江口县的茶寨。

1月11日一大早,红十八师向江口县城进发,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等人亲自出城20多里迎接英雄的十八师的到来。

红十八师历时49天,由3000多人减少到不足800人,出色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艰巨任务后,神奇地与大部队会合。

三、桑植概览

桑植上古史籍称古西南夷地,夏、商属荆地,西周属楚地,春秋属楚巫郡慈姑县,西汉至宋,相继属武陵郡充县、天门郡县、临澧县、崇义县、慈利县等。宋仁宗年间,桑植推行土司制度,设桑植宣抚司。因司治桑植坪而得名(今五道水镇芭茅溪境内)。元、明、清因袭宋制,至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七年(1729年)设桑植县,沿袭至今。

1949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桑植,建桑植县临时人民政府,次年3月29日成立桑植县人民政府,隶属永顺专署,1952年撤销永顺专署,改由湘西苗族自治区代管,1954年4月自治区改为自治州。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庸市,桑植县划归大庸市管辖,1994年4月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隶属国际旅游新城——张家界市。东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南依张家界市区,西接猛洞河、芙蓉镇,北邻湖北宣恩、鹤峰,是湖南通往祖国西北的北大门。境内自然风景奇特秀丽,民族风情神秘浓郁。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拥有28个民族,总人口4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白族、苗族 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6%。

桑植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这里已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和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以及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同时还拥有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1个,九天洞赤溪河、娄水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生态绿色海洋。

桑植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伟大的贺龙元帅的故乡,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也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根据地的中心地,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和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已先后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名录。

桑植是一个彩色的家园。多民族聚居在此,伴随产生了灿烂绚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以桑植民歌、桑植民族仗鼓舞为代表的多项文化旅游资源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桑植被授予“中国民歌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