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黎治国)如今,桑植盛产的桑植白茶、桑植萝卜、桑植野蜂、大鲵……等农特产品已成为该县农民致富增收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桑植县通过强规划、建基地、育龙头举措,采取“企业+ +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村委+基地+种养户”等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年均实现产值达5亿多元,该县的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风生水起的可喜态势。
强规划、抓特色,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该县立足自身地理环境资源,因地制宜,实施“523”行动计划,围绕“抓特色、上规模、创品牌”思路,科学规划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该县每年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 200 多万元,用于大鲵和蔬菜产业建设,整合涉农资金 2000 万元以上。积极创建品牌,完成了桑植县萝卜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桑植魔芋地理标志商品商标注册。201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近12万亩,其中规模化商品蔬菜总面积为2.35万亩,总产量17.5万吨,总产值3.2亿元,到2017年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达到6.67万亩,产量28.7万吨,销售产值 8.3亿元。主产地为人潮溪、洪家关、刘家坪等乡镇,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247户9650人。在五道水、芙蓉桥等大鲵养殖基地,带动大鲵养殖总量达96.3万尾78.1万尾,目前大鲵养殖向大鲵系列产品深加工转移, 打造“桑植大鲵”品牌;到2017年,全县发展茶叶总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产量1200吨,形成“一园一带一片”,即八大公山大宗白茶产业园、人潮溪名优白茶产业带和洪家关休闲茶园片。利用丰富的花源发展养蜂产业,实现从2012年的零星养殖到2017年全县存箱蜂群4.56万箱,产值9100万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421户11289人。
建基地、创品牌,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该县结合各乡镇、村的产业特点,着眼 “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工作目标,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和项目向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倾斜。目前,该县规模发展的同时注重品牌打造,注重培育市场、合作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发展,农业产业链条逐渐增长,农业综合效益逐步提高。全县共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98家,全县共有农产品实体营销店38家,网上交易平台8家,农产品营销方式逐步多样化。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409家,种养大户392个;电子商务平台中,政府行为的工作服务站37家,电子商务企业5家。这些合作组织和经营主体在全县精准扶贫当中发挥了带动作用。今年,该县让全县70%以上村组参与“一村一品”建设,真正做到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形成示范亮点。
育龙头、创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为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龙头企业,该县对茶叶、烟叶、养蜂等一批辐射广、带动强的农业产业企业,在资金、用地、税收、技改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该县已发展市级级龙头企业44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同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县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转换产品2个、地理标志产品2个。该县还加大农业项目招商力度,引进上规模、上水平的湘西蜜蜂哥哥公司等一批大企业落户桑植,目前,引入的市经投公司发展我县西线旅游,已逐渐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旅游新点。今年,该县以精准扶贫为主线,正在探索 “农业产业园+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和“市场主体+贫困户”等模式,通过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带散户、公司带合作社等抱团发展方式,与贫困户结成利益联结,让贫困户在土地流转、利润返还、务工就业、股份合作中获得利益,共同分享产业链条上的增值收益,全力破解产业发展中的加工、销售难题。(来源: 张家界市政府网站)
舌尖上的长征:将长征沿途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特色农产品,结合当地长征故事,打造成“会讲长征故事”的特产,奉献给您!扫描下图中二维码,即可浏览:
关注微信公众号"龙马驰",手机端了解长征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