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征历史

红西路军在肃北

2020-07-11 admin 从头越 浏览1917

一、红西路军在肃北概述

3月14日,按照石窝会议决定,李卓然、李先念以三十军余部5个营共1000余人为主组建支队出发,西路军工作委员会随此支队行动。

李卓然、李先念等人率领左支队,在向导裕固族青年牧民儿尕目的带领下,经长干河、大岔牧场,行至青海巡堡以北的分水岭时,于三月二十二日同党中央取得联系,得到了中央视情况可向新疆或内蒙转移的电示。

4月15日,左支队900多人翻过乌兰大阪,进入疏勒河考克塞。遇上牧民诺尔布藏木,由他带领左支队,跨过野马河谷,翻过大龚岔大阪,走出祁连山。

4月16日,左支队来到石包城。经过43天的无比艰苦跋涉,左支队总算走出渺无人烟的茫茫祁连山,此时,全军还有903人。

二、肃北简介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的南北两侧,周边与1个国家,3个省区,8个县市接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县。全县总面积6.93万平方公里,约占甘肃省总面积的14%,总人口1.18万人,辖2镇2乡26个村委会,是甘肃省人均 占有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这里设镇置县。民国25年(即1937年)设肃北设置局,1950年7月22日解放,7月29日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67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189万亩,占草原面积的89.5%。主要饲养的家畜有绒山羊、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骆驼等,各类牲畜25万多头(只)。年产绒毛近50万公斤,肉类125万公斤,畜产品以骆驼绒、山羊绒享有盛名。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畜牧、矿产、水利、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古文物遗址分布广泛,具有发展牧、工、商、旅游业的广阔前景。全县现有耕地1.2万亩,林地10.97万亩,农作物以春小麦、蚕豆为主。经济作物以胡麻为主,品质优良,产量较高。得天独厚的水利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县境内有党河、榆林河、疏勒河、石油河四条常年河流,年径流量14.5亿立方,水能资源蕴藏量达26万千瓦。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水电站5座,年发电量将达到6000万度。自治县境内野生动物分布广、数量多,已查明的有174种,占甘肃野生动物分布种类的25%,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32种之多,主要有野马、野骆驼、白唇鹿、盘羊、岩羊、野牛、雪鸡等。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开辟了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常年接待国外客人前来狩猎。自治县境内还分布着大量的岩画、石窟、壁画、浮雕、彩塑、城堡遗址和塞墙、烽燧等文化古迹。现已发现的有75处,其中被列入省级保护文化点的有5处。以党河峡谷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正在兴起。肃北县北部马鬃山地区与蒙古国接壤,199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开通了甘肃省唯一的边境对外贸易口岸,成为省、市、县对外贸易的窗口。

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铁、钨、铬、铜、金、铅锌、菱镁矿、石英岩、蛇纹石、红柱石、煤矿等30多个矿种300多处矿点。其中北山地区的煤年产量40多万吨。南山地区的七十二道沙金沟在省内外驰名。近年来又先后开发了北山地区的南金山金矿和小西乡金矿、南山地区的鹰咀山金矿,黄金年产量达1.5万两。大道尔吉铬矿为全国第三大铬矿。丰富的铁矿资源吸引着众多客商。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种植业。2005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牧农经济全面发展。自治县地方工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充分依托资源优势,扩大开放,外引内联,走借助外力求发展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企业,形成了以黄金、铁矿、原煤、水电为四大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

文化、卫生、科技、教育、金融、邮政电信等交通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县城所在地党城湾镇距国道215线70公里,距敦煌116公里;北部马鬃山地区由桥马边防公路与国道312线相连距离154公里。境内乡乡通公路,出入方便。全县乡邮健全已形成了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邮电通讯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肃北县各族人民奋发图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率先奔小康,成为甘肃省第一个实现小康的民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