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征文化

红军长征在习水长征故事

2019-07-19 admin 从头越 浏览1110

1、两块铜板

1935年2月19日傍晚,红三军团一部二渡赤水后,正在向桐梓方向行军。战士小江西十分疲惫,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来,一本正经地问:“班长,你是老井冈了,咱们这才渡过赤水河到云南,又一路回到赤水河地区来了,是不是要按原路打回苏区去,我不怕走路,我们坚决打回苏区去!”

“老井冈”抬头一脸坚毅地说:“反正跟着部队走,我们定能打回苏区去,昨天咱们不是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么,总有一天叫‘老蒋’去见阎王!”说完站起来把枪背在背上,伸手去牵起小江西。“走吧,跟上部队!”

天已经快黑尽了,远处传来了密集的狗叫声。 二郎坝村的赵老汉一下子紧张了起来:“莫不是挨刀的‘猴子兵’又来刮东西抓壮丁来了,这还能叫人活么!” 赵老汉有三个儿子,大的两个都被黔军抓壮丁了。赵老汉急忙大声喊儿子:“奇志!奇志!快跑到后坡松林里藏起,“猴子兵’来了。”儿子赵奇志听得父亲的喊声,连忙开了后门,箭一般消失在夜色中。

“老乡!开开门吧,我们是红军,不是坏人”。

“老井冈”用拳头敲着赵老汉的门。“老乡!开开门吧,我们是红军,不是坏人,借你的锅烧一下水。”

赵老汉背抵着门,手里拿了柴刀,心想:“要是你们硬抢东西,就跟你们拼了!”奇怪的是这些人没有再敲门了,在屋前坝子里面停了下来,小声的讲着什么他也听不清,赵老汉心里想:“以往‘猴子兵’来了,两脚就把门踢开了,今天怎么没有撞门进来?”他从门缝里往外看,黑黑的什么也看不清。一会儿,这些人开始在坝子里燃起一堆火,在火光的照耀下,赵老汉看清了来人的样子,这些人不是‘猴子兵’,也带着枪,衣服看起来很破旧,围着火堆烤火,有的躺在地上。赵老汉心里直嘀咕:“好像很多人,村里其他人家也有动静这是哪路神仙。”

过了一会儿,赵奇志悄悄从后门又摸了回来,赵老汉见了惊慌得不得了,低声问道:“你怎么摸回来了,快去躲起来。”赵奇志低声对赵老汉说:“这些人不像是坏人,他们用了张家屋外的柴禾,还给了钱,我亲眼看见的,和“猴子兵不一样呢。”赵老汉透过门缝又看了一阵这些人,个个都很年轻,大的不过二十来岁,小的不过十四五岁,衣裳单薄,穿的是草鞋,看上去都很累,好像走了很多路。赵老汉想:“看起来不像是坏人,都是造孽人,这夜晚天凉,就当是过路人,让他们到屋里来睡地铺也比外边好哟,算是做好事积德。”便对儿子说:“奇志,把门开了,看他们要到屋头来不。”说完就同儿子一起把门慢慢打开了。

听见开门声,“老井冈”走到门边对赵老汉说:“老乡,不要怕,我们是红军,专为穷人打天下的。”

“红军,莫不是白天听说的在二郎滩分盐巴的?”

“对头,就是我们红军咧!”

“哦,是红军爷,那请到屋头来歇嘛!”

“不能这么叫哦,老乡,就叫我们红军战士,叫小吧!”

“小同志?”赵老汉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老井冈”见赵老汉不再怕自己,就对赵老汉说:“老乡,我们想借你的锅烧一下水,你看行不,同志们赶了一天的路,想喝口热水?”

“借锅烧水呀,要得咧,奇志快把屋头的吊锅取出来。”说完赵老汉到屋檐下柴堆上抽出三根树杈,用竹篾条捆成锅架,放到火上,把吊锅挂到架子上,赵奇志用水瓢舀了几瓢水到锅里烧了起来。

“红军娃娃,到屋头睡吧,外面冷呀。”

“谢谢喽,我们就在坝子里睡,我们部队有纪律。”

赵老汉一直都在捉摸:“哪里来的这些红军,还讲礼得很,不进屋来睡。”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

清晨,外面有些吵,赵老汉睁开眼叫醒奇志,到外面看看。屋外十多个红军战士已经在忙开了,有的在熄火,有的在扫地。

“老井冈”把锅还给了赵老汉:“谢谢你,老乡,多亏你的这口锅哟!”

“班长,老乡水缸里没水了,我下河去挑一担来,他们的水昨晚都给我们喝了。”小江西对班长说完挑着水桶就去了。

赵老汉被眼前的景象怔住了,急忙说:“红军娃娃,不用挑,不用挑,你们快不扫了,不关事的,我们自己来扫呀!”

赵老汉见状,说:“没关系,是空坛子,里面的粮食早叫猴子兵’抢去了。”

“老乡,打烂了你的坛子,不能就这样就算了,红军是不拿百姓东西的。”“老井冈”说着解开上衣的口袋,从里面掏出一个红布包,一层一层的打开,露出两块铜板,递给赵老汉,说:“我们只有这些钱了,如果不够的话,将来我们一定给你补上。”

“班长,这钱是存来给你娘买药的钱,你不能用,在遵义城里你都舍不得用!”小江西有些着急地看“老井冈”。

“打烂百姓的东西就要赔,这是咱们红军的规矩,小鬼,你忘了?”

“我没忘,可这钱,这钱你是有用的呀,班长!“老井冈”转头对赵老汉讲:“老乡,你把铜板收好,我们部队要出发了,将来我们再来感谢你。”说完就上路了……

赵老汉捧着两块铜板,对儿子说:“这是仁义的队伍呀,奇志,要认得他们,以后还给他们开门,奇志,去拿篾条来,咱父子俩把这个坛子框起来,破坛子咱也要,不要丢了,这是个念想。”

这两块铜板赵老汉到死都没舍得用,一直留给赵奇志,后来赵奇志也没舍得用……

(摘自《四渡赤水》2013年第四期 刘军,有删改)


2、周恩来一夜三次指挥架浮桥

随着青杠坡战斗的进展,红军陷入万分危急的境地。朱中革军委在土城镇爱华商店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笨重物资,周恩来负责架设浮桥,准备西渡赤水河。

按会议分工,周恩来迅速把各军团的工兵连干部召集在一起,下达了中革军委交代的任务。并且亲自安排了每一项工作,规定了完成时间。周恩来同志说,架设好浮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水流平稳,河面不宽,两岸有疏开的道路;二要有船只;三要有门板、木板、竹竿和绳索。于是命令各工兵连紧急到赤水河上下游收集船只和收集木板、绳索、木头等架桥必需的材料。自己则亲自带领有经验的工兵干部和作战参谋勘察架桥点。最后决定在浑溪口和蔡家沱两处架桥。

由于红军纪律严明,借东西写借条,买东西要给钱,损坏东西要赔偿,还开仓分盐,深得民心,镇上百姓都愿意帮助红军,纷纷将自己的绳索、木头借给红军,他们甚至把自家的门板拆下来借给红军搭浮桥,工兵连也在赤水河上收集到一些木船。工兵部队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将绳索固定在赤水河上的大小石包岩石上,将收集到的木船编排在河面上沉锚、固定,然后用竹竿连接把各船绑牢,再铺上一块块木板、门板。据当晚军委总部作战局参谋吕黎平同志回忆:“这是一个使人焦灼、忧虑和极其紧张疲劳的夜晚,前沿枪声不断,炮声隆隆;赤水河波涛滚滚,关系全军安危的浮桥十分艰难地向对岸延展着”,“彻夜未眠的周副主席,三次带我到架桥现场督促指导,又三次单独派我去架桥地点检查进展情况向他报告。”凌晨一点过钟,终于在浑溪口、蔡家沱架起两座轻便浮桥。

29日凌晨,军委直属队从蔡家沱浮桥渡过赤水河,随后,三、五军团开始从蔡家沱浮桥渡河,干部团从浑溪口渡河,中央纵队也是从浑溪口渡的河。据毛主席警卫员陈昌奉同志回忆:“毛主席是从罗染坝浮桥过的河(罗染坝下面的赤水河即蔡家沱,罗染坝浮桥即蔡家沱浮桥)。

天将拂晓,红军将笨重山炮丢进赤水河。还未到晌午时刻,红军三万余人全部安全地渡过了赤水河。为红军跳出国民党四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创造了条件。

3、胡耀邦在习水巧改标语

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为进一步发动、争取、组织群众,扩大政治影响,瓦解白军,鼓舞士气,使红军能够顺利摆脱四面围堵的敌人,红军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宣传活动,如张贴布告、书写标语、召开群众大会、演讲、散发传单等。特别是红军书写的标语、红军书写标语的故事,至今仍让人感到鲜活、有味儿、有激情。

红军书写标语,红军总政治部还专门发布命令,要求各部队要动员自己部队中凡能写字的,用木炭、用毛笔,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门板上书写标语,做到每人每天至少写一条,从连队到军团的干部以身作则,自己动手写,写满整个宿营地。

胡耀邦巧改标语的故事,至今在习水传为佳话:那是1935年1月25日,红军进入土城后的一天,被誉为“长征路上吹军号,军歌嘹亮走大道”的红一团号兵汪森林提着小木桶上街刷标语,在惠民宫发现墙上写着一条标语:“共产党来了杀人如割草,不管穷人富人一个跑不了”。便气愤地拿起刷子要去抹掉。正巧被团中央副秘书长胡耀邦和 “第一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的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盛荣来巡视工作碰上。王盛荣对汪森林说:“小鬼,先别抹,我们是做青年工作的麻,见了反动标语,光生气不行啦,你说土城为什么这样难打,要动脑筋想一想,要学会和敌人的反动宣传作针锋相对的斗争。”胡耀邦指着墙上的标语风趣地说:“你看,反动标语只写对了一半,应该给他改一改。”于是从地上捡起一块土块,把标语改成:“共产党来了,穷人翻身得解放,土豪劣绅一个跑不了。”经胡耀邦这么一改,汪森林心中豁然明白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故意抹杀了阶级本质,只采取抹掉的办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将“假”字揭穿,把反动派以假乱真的伎俩暴露出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击中要害。

胡耀邦巧改标语,从浅显易懂的字里行间,大家知道了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保护广大穷苦大众的,只杀土豪劣绅。从而激发了劳苦大众参加自己队伍的热情,参加红军成了土城群众的自发行动,仅红一团就在土城扩红3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