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饥肠辘辘时羊贩子来了
红二十五军来到华池时,南梁中心苏区正处于反“围剿”斗争的艰难时刻,国民党在这一带搞无人区,强制群众搬离山区,毁坏村庄,这里人烟极少。红军的南方口音当地老百姓很难听懂。因此,红二十五军在华池县子午岭森林中翻山越岭时,没有遇到一个群众,没有碰到一个村庄,背的干粮吃光了,全军吃不上饭,很多战士饿的昏倒在路上。
华池县大凤川
部队行进至华池县大凤川一带时,忽然发现一个羊群,大约有几百只羊。原来是贩羊的老百姓正在赶羊。红二十五军领导人程子华、徐海东等与羊贩商量,请求购羊给战士充饥。从简单交谈和手势比划交流过程中,羊贩子渐渐明白了这支队伍与南梁刘志丹的红军一样,都是穷人的队伍,不过这支红军是从南方来的。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红军的要求,将整群羊卖给了饥肠辘辘的红军战士。
有了老百姓的500只羊,红二十五军将士立即动手做饭,吃起了羊肉。没有盐,锅也少,有脸盆的就用脸盆煮,没有脸盆的,把羊肉切成薄片放在石板上烤,有的拿羊腿放在火上烤。这群羊,使得饥肠辘辘的红二十五军将士精神焕发,继续踏上征程。
2、华池老乡热情接待红军
铁角城地处高原深处,当地群众大多以养羊、种玉米、荞麦、谷子为主,距离华池县县城90多公里,是通往陇东的唯一捷径,自古便成了商贾行程要道,做贩盐、皮毛、甘草生意的人,都要从这经过,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为陕甘两省、三地、四县生意人的重要边贸市场。很多当地村民便开起了车马店,供来往客商临时住宿。当时家住华池县乔川陶岔村的村民秦满库家里就开着一个有十几孔窑洞的车马店,家境在当地颇为殷实。受来往客商的影响,店主秦满库见多识广,对红军也有一定的了解。得知红军长征路过陶岔村,秦满库随即拿出6石黄米、黑豆(约1500斤),主动捐给红军,红军向铁角城一带开进时,他又赶着4头黄牛、50只黑白山羊送给了红军。
如今,秦满库拥军的故事依然在当地传为美谈,提起秦满库时,知情的群众纷纷竖起了大拇指,“八路军、解放军,秦满库也都支援过。”
不止秦满库,当地的很多群众在红军长征路过时,虽然家境贫困,难以温饱,但都倾尽所有给予资助。据当地群众讲,红军长征过境时,曾留下一本册子,上面详细记载了当地群众资助粮食、草料、军鞋以及牛羊等数量。但这本册子却不知所踪。据《华池县志》记载;1936年,为支援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华池县全县每家平均做军鞋1双,多者1家达到20双,均不要任何报酬。1946年秋,华池县群众自筹材料,为中原突围回到陇东根据地的三五九旅做军鞋1000双。同时,华池县群众海捐献羊毛做棉衣、织袜子、织手套,支援前线。解放战争中,解放军过境部队和地方干部给华池县群众留下饭条,全国解放后,华池县人民政府用了3年多时间才清理登记完毕。
红军路过此地时,纪律严明,深受拥戴,当地群众曾这样称赞:“红军路过,狗不咬,鸡不叫,人不逃。”
红军离开时,一位战士因伤重不治,牺牲在陶岔的一个碾子窑里。秦满库带领乡亲们将烈士遗体掩埋。有3位红军战士遭敌机轰炸,在贺渠英勇牺牲,还有1位红军战土因受伤掉队被敌人杀害。当地乡亲们满怀悲痛,将4位烈士的遗体进行了安葬。
3、一碗荞剁面
1930年秋天,刘志丹来到南梁,为实现在南梁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愿望,深入考察这里的经济、政治及群众生活状况,他和马锡五一道,钻梢林,爬高山,食野果,饮山泉,踏遍了南梁数百里梢山,研究南梁的地理环境,从平定川、瓦子川到柳沟、麻地台川、金岔沟、荔园堡、南梁堡、东华池……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当地的贫苦农民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对待他们。刘志丹也被人们称作“活地图”。
刘志丹
在平定川,有个老杨村,只有几户人家,刘志丹太白镇收枪后成立起来的队伍,曾在这里居住过,和村里的群众都很熟悉。这次又来到这个村庄,刘志丹倍感亲切。他引着马锡五走进当时他住过的刘大娘家里,本来想喝口水,看望一下刘大娘,说说话就走。但是当刘大娘看见刘志丹和马锡五走进来的时候,赶忙放下手中的针线活,从炕上跳下来,满脸笑容地说道:“吆,这不是老刘呵,是什么风把你吹来的?她又拍了一下马锡五,这不是你们队伍上那个管吃饭的老马吗?”刘志丹笑着说:“大娘的眼力真好,他就是那个管吃饭的老马。”刘大娘招待刘志丹和马锡五坐在炕上后,就赶紧抱柴生火烧开水。她看见刘志丹的鞋袜烂得露出趾头,衣服被树梢挂得开了花,就叫来儿媳妇,赶快给刘志丹缝补衣服、鞋袜,刘大娘看见刘志丹黑瘦的脸,深陷的眼睛,不由得擦了一下泪水,疼爱的说:“看把你劳累成啥样子了,又黑又瘦。好好在大娘这里歇息几天,你们只管放心,咱们村子里保险的很,没有一个外人。”刘志丹和马锡五听了刘大娘的话甚是感动,他们更加明白,只要为穷人的解放而斗争,就会受到穷人的拥护和爱戴,就会到处有亲人。他们喝了刘大娘的水,就要走。刘大娘说什么也不让走,硬是把他们又推到了炕上,一定要做饭给他们吃。刘大娘上了炕,放下来两个枕头,亲切的说道:“你们跑累了,躺下来休息会,大娘给你们做饭去。”
马锡五
刘志丹和马锡五确实是累了,躺在炕上一会就睡着了。刘大娘瞧着家里除了一些小米,什么也没有。儿媳妇补好了衣服走过来低声问:“妈,给老刘他们做什么饭吃呢?他们经常在外面跑,吃不上一顿好饭。是呀,家里没有一点面,真急人。不给老刘他们吃点顺口的,心里就是过意不去,让我去别家借点面去。”刘大娘想了一下说:“别借了,我知道庄上谁家都没有面。我倒想出一个办法。”媳妇高兴地问道:“妈,你想出什么办法?”刘大娘说:“咱家脑畔峁峁上不是种的荞麦,我昨天见已有八分成熟了,我去割一些回来,你快去烧火做汤吧,把干蘑菇多放一些,把汤做的好好的。”
说着,拿上镰刀、绳子就出去了。儿媳妇刚把汤做好,刘大娘就满头汗水的背着一捆荞麦回来了。婆媳两赶忙用手揉,用棍子捶。刚刚八成熟的活荞麦,颗粒长得很牢,一下子揉不下来,捶不掉。把刘大娘累得满身流汗,媳妇双手揉得红红的。费了好一会儿劲才将荞麦秆秆上成熟了的黑颗颗揉搓下来。刘大娘赶忙拿簸箕把杂物簸去,让媳妇先在锅里炒干,用碗在案板上压碎,用箩子过成面粉。婆媳俩好不容易才弄成了几碗荞面粉。
这时,刘志丹醒来了。他看见刘大娘婆媳俩正忙着做饭,赶忙坐起来抱歉地对刘大娘说:“真给你老人家添麻烦了。”“不麻烦,你们是穷人的知心人。”刘大娘说着端来一盆水:“来,洗个脸,先精神精神,大娘给你做你喜欢吃的剁荞面。”刘志丹顺手推醒了马锡五,两人跳下炕洗脸。刘志丹一看自己的破鞋烂袜子都缝补好了,破衣服也补好了,心里十分感激刘大娘婆媳俩。他边洗脸边想,快点把队伍集合起来,穷人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刘大娘是一把剁荞面的好手,剁的荞面又细又长,就像挂面一样。刘志丹和马锡五刚洗毕脸,刘大娘就把一碗香喷喷的剁荞面端到炕上了,新荞面浇上蘑菇汤,真是香味扑鼻,分外诱人。刘志丹端起碗吃了一口,问道:“刘大娘,你家的荞面怎么这么新鲜好吃?”
马锡五接上说:“这不像去年的陈荞面。”
刘大娘听说荞面香,心里美滋滋地说:“你俩别问,只管好好地吃。”
刘志丹把碗放下说:“刘大娘,咱们一块吃。他想刘大娘为他们吃这顿剁荞面不知费了多大的心思哩!”
刘大娘见刘志丹放下了碗,呆呆地不知想着什么,便走到炕边催促道:“老刘,你想什么呢,趁热快吃嘛!”
“刘大娘,你这荞面到底是哪里弄来的?”刘志丹还是没有吃。
刘大娘笑着说:“好娃娃里,大娘不瞒你们说,家里哪有去年的荞麦呢?这是我刚从荞麦地割了一些八成熟的荞麦,用碗压了一些荞面,剁了面条给你俩尝尝鲜。你们说对了,陈荞面不会有这么香的!”
刘志丹和马锡五听说是新割来还未完全成熟的荞麦,用碗压成了面粉,剁成的荞面条,不由得大吃一惊,感激和不安的心情,使他们实在吃不下去了。刘志丹激动地说:
“大娘,你老人家这样招待我们,让我们怎报答你呀?”
刘大娘说:“只要闹红成了事,我们穷人把心掏出来也舍得!”她双手把碗硬递到刘志丹和马锡五的手里,低声问道:“老刘,咱们的队伍什么时候再来?”
“咱们的队伍一定会来的,非把地主老财们统统打倒不可。”刘大娘高兴地说:“那好啊,真能那样,我们穷人就有好日子过了!”
刘志丹对马锡五说:“南梁的人民群众,就是这样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命运同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刘志丹更加坚定了在南梁一带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心。
马锡五感动地连连点着头说:”咱们赶紧把队伍集合起来,开始战斗吧!群众盼着我们的队伍胜利啊。”
“是的,群众都在盼望着咱们的队伍。”刘志丹捅了一下马锡五,低声问道:“你带了钱吗?还有几块。给我两块。”
吃过饭,刘志丹和马锡五告别了刘大娘婆媳,临出门,刘志丹把两块银洋偷偷地放在炕边,两人顺着平定川直奔稻水湾。
4、红军歌谣三首
(一)中央红军到陕甘
中央红军到陕甘,
男女老少喜开颜。
巷巷道道人挤满,
前呼后拥潮一般。
又拍巴掌又把口号喊,
敲锣打鼓声震天。
金罐提着臊子面,
银丝系着油糕串。
鸡蛋糖饼香又甜,
白面馍馍筐里担。
红军历尽苦和难,
咱送饭食表心田。
(选自《华池民间文学》)
(二)唱红军
正月里来是新年,
红军哥哥来到南梁川,
头上的帽徽光闪闪,
脚上又把麻鞋穿,
走起路来风一般。
二月里来冰雪消,
红军哥哥逞英豪,
红旗前面开大道,
财主见了掉头跑,
活像老鼠见了猫。
三月里来三月三,
红军驻扎寨子湾,
秣马厉兵总动员,
要和仇团①决死战,
军号吹响山动弹。
四月里来四月八,
荔园堡子把仗打,
匪首梁邦栋被活捉啦,
缴来的枪枝密麻麻,
百姓拍手笑哈哈。
五月里来五端阳,
糯米粽子分外香,
一筐一筐抬营房,
亲手剥给红军尝,
穷人心向共产党。
六月里来三伏天,
红水河里能撑船,
河中漂着杨木板,
红军政策写上边,
二十六军做宣传。
七月里来七月七,
红军人马走得急,
营房空空火已熄,
崖上尽刻镰刀旗,
红旗飘在人心里。
八月里来秋风凉,
红军走后心感伤,
街道就像遭寒霜,
关门闭户凄惶惶,
泪眼汪汪向北方。
九月里来九重阳,
一气跑到神山上,
祖师庙堂烟火长,
抽签打卦问吉祥,
红军几时回南梁?
十月里来小阳春,
穷人一起找红军,
雨雾迷蒙满天云,
一程一程把路问,
找不见红军不死心。
(选自《华池民间文学》)
(三)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信天游)
鸡娃子叫来狗娃子咬,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
一件汗衫挡窗口,
害怕惹来白恶狗。
知心的话儿没说够,
哥哥天不亮又要走。
一卷煎饼往哥怀里揣,
妹妹心碎口难开。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招手急步走。
送哥送到五里墩,
哥哥的面目看不真。
送哥送到十里坪,
只见荒草不见人。
站在山头望不够,
望出一轮红日头。
(选自《华池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