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25军长征在泾源概述
1935年8月18日拂晓,红二十五军翻越六盘山,到达和尚铺,行至瓦亭附近时,击溃敌马鸿宾部三十五师一部,毙敌数十名,缴获战马数十匹,之后占领瓦亭、三关;19日,经过蒿店、安国镇,过斜子河沿北原出宁夏。
二、红军长征在泾源大事记
瓦亭战斗萧关—瓦亭
红二十五军接近六盘山时,驻固原的敌军共1500人左右,由固原迅速增援平凉。当敌军行至瓦亭以南,突然和红军遭遇,发生战斗。
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团长张忠发立即指挥部队强占山头,向敌发起攻击,毙伤敌骑兵数十人,缴获战马十七匹。部队攻占瓦亭后,沿西兰公路乘胜向三关口方向逃跑之敌骑兵追击。
三关口,壑口狭窄,两面山高万仞,如刀削斧劈,地势险峻,自古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敌以重兵布防,企图凭借天险阻击红军。
跟踪追击的红军,在副军长徐海东的指挥下,兵分两路,迅速向两面山头发起攻击,将守敌很快击溃,毙伤敌数十人,又沿西兰公路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占领蒿店,红军主力随后跟进,于19日晨抵达平凉城西安国镇一带休整。
在瓦亭战斗中,已身负重伤的张忠发团长在追击敌军途中不幸壮烈牺牲,忠骨埋葬于三关口的南山腰,至今为当地群众所怀念。
当年红军和马匪交战时,在马王沟山梁上“观战”的回族老人张彦吉说,一个团的马匪守着瓦亭城,红军来后一下子就把守在城墙上的马匪打跑了,马匪们脱掉上衣,光着膀子,拿着马刀嗷嗷叫着就向城墙反扑过去了,还是红军厉害,几枪就把跑在最前面的马匪打倒了。马匪的指挥官拿着枪逼着部下还向红军冲锋,虽然有骑兵,但还是很快被红军打跑了。
六、泾源概况
泾源县位于六盘山东麓,是宁夏的南大门,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素有“秦风咽喉、关陇要地”之美誉。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县辖4乡3镇96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人。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夏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森林水源涵养地。
风光旖旎,旅游独具特色。泾源是宁夏特色生态旅游县。六盘山纵贯县境西部,崆峒山雄踞东北。这里群山环抱,百泉汇流,气候湿润,山青水秀,风景宜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全国第一个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境内有济公修炼的延龄寺、成吉思汗屯兵避暑的凉殿峡、神奇秀丽的老龙潭、流泉飞瀑的胭脂峡、荷叶碧翠的野荷谷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30余处,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和西北地区的“小九寨”,已成为陕甘宁乃至西北地区旅游者的首选目的地。荣获“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名县”“中国最美休闲度假旅游名县”“全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连续四年荣登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
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秦始皇过“回中”,成吉思汗避暑凉殿峡,乾隆勘查“泾水清源”老龙潭,工农红军翻越六盘山。泾源人民勤劳智慧、开放包容,关陇民俗、泾水文化在这里交融交汇,演绎出了柳毅传书、济公转世、胭脂仙女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纷呈独秀的民间艺术,独具特色的回族习俗,别具风味的地方小吃,激越悠扬的回族“花儿”,雄壮奔放的回族“踏脚”,孕育了浓郁的特色地域文化。
产业鲜明,发展潜力巨大。泾源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水电、矿产等资源。农产品种类多样,是宁夏重要的种苗、草畜、中蜂基地。坚持“一特三高”发展思路,全县安格斯肉牛存栏达到2.5万头,“泾源黄牛”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中国畜牧业协会命名我县“宁夏安格斯肉牛繁育基地”,“泾源黄牛肉”荣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成为继“盐池滩羊肉”之后全区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县域品牌;推行“三个一批”苗木产业发展模式,以针叶林和六盘山特色野生花灌木为主的苗木面积达到18万亩,畅销京津冀、内蒙、西藏等20多个省市,累计实施精准造林41.8万亩,“六盘山苗木”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大力推行“大手连骨干拉小手”“1+10”产业发展模式,年生产加工优质蜂蜜25万公斤,“泾源蜂蜜”地理标志、“六盘山土蜂蜜”地理商标分别通过农业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