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征文化

红军长征在环县长征故事

2020-06-17 从头越 红军长征到庆阳 浏览1134

1、掉队小红军遇到好乡亲

1935年农历9月15日,红军大部队刚走,紧接着国民党的队伍就开过来了,到处搜寻掉队红军,凡捉去的很少逃生,他们沿各家搜査,并向各户交待如果谁发现掉队红军就要马上报告,如果隐瞒一旦查岀与红军同罪。红军过后第二天,洪德乡贾湾的贾守俭到旧窑内抱柴禾烧炕,发现草堆里有一个人,仔细看是个红军娃,大概有十二三岁,怎么叫都不答应,一摸鼻子还有气,发现这个红军娃还活着。这下难住了,管么又怕惹祸,不管眼看这个娃娃就没命了,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决定先救人要紧,就把这个娃娃抱回家,放到热炕上,又给灌了些热水和米汤,过了一天这个娃娃才醒过來,他才放心了。本来他家就困难,除供给红军娃吃饭外,千方百计还给他治病,还要三天两头应对国民党地方人员查问,就这样提心掉胆地坚持着。慢慢地这个娃娃病也好多了,才说清他掉队的经过:在部队时他已经病了几天了,走不动时别的红军就背他走,他看到别人同样艰难,还要背着他实在不忍心,走到这里时他就装着要大便就溜到后面,眼看自己人走完了敌人又追了上来,他就钻到这个草窑内藏起来,后来就啥也不知道了。1936年4月,小红军的病完全好了,提岀他要归队重新上前线。贾守俭一开始还不想叫他走,后来在他说服下就同意了,给拿了一些衣服,做了双新鞋,装上干粮,趁天没亮就将红军娃送到对面山上,指明了要去的方向和路线,并一再叮咛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往东,沟里是甜水。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红军娃刚送走,就有人知道他家藏有一个红军娃,人们都私下议论,他担心这话传到国民党军队里,就在他发愁时,5月间红军西征,环县建立了地方政权,从此他才放下心。

文化大革命时,有人揭发岀他家曾藏过一个红军娃,后来再没下落,一定是他害了。这时贾守俭已参加工作,在虎洞公社当炊亊员,造反派就把他抓起来拷问,要他交待是如何杀害红军娃的,但无论他怎么说,造反派都不信,就关着被批斗,一直斗了几个月,他实在受不了种种折没,几番想寻死,又想他如果他一死,害死红军娃的罪名就定在他身上了,再苦也要坚持,他始终坚信;自已没做亏心事,好人总会有好报。

再说当年他送走的那个红军娃,到陕北找到了自已的队伍,又投入到革命战争中去,南征北战,慢慢地就把他的姓名忘记了,只记得救命恩人是环县贾湾一个姓贾的人。解放后他几次写信也没联系上。后来他担任北京一个大医院的院长。文化大革命中造反派搜集到他长征临到陕北前,将近半年时间脱离队伍,认定他是投降敌人,是混进革命阵营的特务,就专政批斗。他解释是在环县有个姓贾的人收留了他,待伤病养好后才找到了部队的。不管他怎样交待,没有证据造反派就是不信。后来造反派专案组派人到环县核实,找到贾守俭后得到证实。联系上之后,这位院长先后两次专门将他的救命恩人贾守俭请到北京,住了好多天,游遍了北京风景名胜,临走时给买了新衣服,还给了几百元钱。多少年来经常给贾寄钱寄物。贾家人有人生病都被接去北京治疗。

2、马鞍背后的故事

山城堡战役结束80年了,有一户人家至今还珍藏着战役中红军用过的马鞍。这户人就是罗山川乡苇子城村熊湾组的熊明义。熊明义一家人对马鞍格外珍爱,平时专门用一个木箱锁起来,每次有来客要看时,才小心翼翼地取出,摆弄好每个部件,并详细地介绍物件和它背后的故事。

1936年6月,随着环县的解放,干部常常带着红军搞通联,熊家人和当地百姓一样,一听到背枪的来了,就跑到山沟里躲藏起来,因为以前土匪经常骚扰。看到老百姓躲起来之后,红军就到沟里喊着找人,说他们是共产党、是红军战士,通过数次的接触,熊世杰知道了红军是为所有劳苦大众打天下的。忠厚善良的熊世杰主动拿出土地分给了穷人,还腾出窑洞,让出水窖,奉献灶具给红军,作为开明绅士,积极配合红军开展工作。

熊明义老人们讲过,山城堡战役前夕,红军常出入他家,还经常主动帮群众劈柴、挑水、推磨。红军的言行作风让群众感动,熊家人也把红军当自己人,用自家种的麻给红军战士编麻鞋,烙饼子给红军吃。几天后,山城堡战役打响了。红军就把这幅血迹斑斑的马鞍送给了熊尚德留作纪念。红军留下了马鞍,熊家的女婿许方银也跟着参了军,一走就是12年,先后参加过延安保卫战、青化砭战役等重要的战役,1948年退伍返乡。

1960年,那样困难的时期,有人劝他们卖了马鞍,熊家人没有卖,近年来,有人掏万元要这买这副马鞍,熊明义还是没有卖,他们像宝贝一样的珍藏着。熊明义的父亲熊守国曾经说,这个马鞍就是红军留下的一个“念想”。

3、放羊娃跟随红军往东行

1935年红军一纵队途径毛井红土嘴时,有个13岁的放羊娃找到红军,说他家人都没了,只有他一个人,从9岁起就给人放羊,受尽了罪,一定要跟着红军走。部队领导看到他身世可怜,就同意了。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只知道姓王没有名字,部队领导说,咱们正往东面走,你就叫王东行吧。就这样,这个放羊娃就跟着红军往陕北去了。

过了近40年,一九七三年党的十大会议召开,有一天一位领导人来到宁夏代表团,专门找固原來参加会议的代表,说他1935年红军长征路过时参加了红军,当时年纪小忘记了家乡地址,几十年也没能联系上,只知道他家叫甘沟门,小时侯经常听大人们说起走固原,因此他家肯定离固原不会很远,只有这点线索,抱着这点希望请固原代表回去帮他找找他的家。并说他的名字叫王东行,住在中央民族文化宫。

固原的代表回来后就到处打听,最后在相邻的毛井打听到了。放羊娃现在成了大领导人,这可是继董福祥、张俊之后毛井又岀了个大人物,不光是我们毛井人,连环县人也都感到光荣,人人奔走相告,一时成为环县到处议论的话题。

后来县委财办主任许志翰同志到北京岀差,专门到中央民族文化宫去找这位姓王的领导,很快就取得联系,双方见面说请原委。离别四十年的放羊娃,参军后跟随红军南北转战,多次立功,解放后进京当上了一个部门的领导,成家立业,日子过得挺幸福,他找寻家乡的愿望也总算实现了。家乡人也觉得从苦难中逃生的放羊娃,跟随红军能有今天也倍感欣慰。

4、一张有谜语的炕桌

“四川本是真四川,四川底下有一湾。里边包着重庆府,外边靠着火焰山。”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纪念馆里,环县地方文化学者陈希祥拿起一张炕桌说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是当年朱德在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驻地说的,被制作炕桌的画匠写在了上面,由此引出几位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1936年11月,山城堡战役前夕,红军指挥部就在河连湾,与中共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一个院子里办公,当时,中共陕甘宁省委李富春与夫人蔡畅住在院里,对面是政府主席马锡五的办公室。一天朱德前去马锡五住处,看到房东家刚制作好一张炕桌,一个来自四川的老画匠正在油漆、画桌面,朱德对画匠说,你把我们四川的一件宝物也画上去吧。画匠问什么宝物?朱德张口说出上面那个谜语,那个画匠就把这四句话写到桌面之上,朱德说那就在下面再写打一字,可是对谜底百思不解。等马锡五回来,画匠就把炕桌让他看了,马锡五说这个字就是“燭”字(烛的繁体)。

当时,办公室条件较差,马锡五就借了这张炕桌,让李富春先使用,山城堡战役结束之后,李富春调到其他地方工作,他临走时将炕桌还给房东。因为这张炕桌有这么一段故事,与几位老革命有关,房东就将桌子保存起来,后来房东的孙子朱占会把它捐献给了纪念馆,成了一件革命文物。

80年过去了,那张老炕桌已经非常陈旧,当年写得字已经消磨的很模糊,而三位老革命家的戎马倥偬趣事一直在民间流传。(兰州晚报记者彭维国文/图)

5、虎将毛振华长眠在环县

毛振华,1910年生于湖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十五六岁时,就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给军长贺龙当警卫员,参加过北伐战争。

1927年,毛振华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撤离南昌途中,起义军被打散,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辗转回到了湖南家乡。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进攻长沙,毛振华闻讯后重回革命队伍,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其表现出色,不久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三连连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毛振华随部队一起参加了湘江战役。12月30日,他所在的红四团接受抢渡乌江的命令,毛振华积极请战,承担了突击任务。经过两次顽强突击,终于占领了敌滩头阵地,掩护红四团主力突破了乌江天险,受到中央军委的嘉奖。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以《军委奖励乌江战斗中的英雄》为题,报道了他和战友们的英雄事迹。在以后的长征途中,毛振华率领全连同志参加了两克遵义、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战斗。1935年6月,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毛振华调任红四团一连连长,他带领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于9月到达甘南。为了打开北上抗日大门,根据上级指示,他所在的红四团接受了攻克腊子口的任务。9月17日夜,他带领全连战士从下游渡过腊子河,登上腊子口东南侧山顶,绕到敌后夹击敌人。黎明时分,经过英勇作战,夺取了天险腊子口。9月20日,红一军团《战士》报在《向北进攻胜利的开始》一文中,记叙了他的英勇事迹。

到达哈达铺后,他所在的红四团改编为第一纵队第四大队。在党中央的率领下,红军渡渭河、越六盘山,于10月14日到达陇东环县河连湾。在消灭河连湾土围子反动民团和地主武装的战斗中,毛振华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5岁。红四团政委杨成武曾称赞他是“带兵的模范、打仗的英雄”。当知悉毛振华牺牲后,杨成武悲痛地说:“中国失去了一员虎将。”(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