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落红军安家在合水
红二十五军二二五团战士刘会丹,在板桥战斗中负伤后,跌入一深山洞中,洞底一直通往河边,他爬出洞口来到河边,口干舌燥,欲饮河水止渴,不料双腿陷入河边泥里动弹不得。来到河边担水的农民惠凤琪老人看见后,急忙把他背回家中。当时正值碾麦时节,全家人放下农活为他买药敷伤,做好吃的给他增加营养,为了安全还把他锁在自家一孔破旧的窑洞中,让他安然养伤,为了解除他的孤单、寂寞,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日康复,老人白天把他背到崖上,让他在场边麦垛下玩耍,遇有国民党区、保人员进村,老人就赶忙把他背到麦草窑里藏起来,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救活了这名小战士。后又把他认作干儿子,并更名惠德福,在当地定居下来,娶妻生子,于1991年去世。
红二十五军行军至当时属合水县辖的东华池镇,一名因负伤而掉队的红军战士被当地一户农民收留,早送药,晚熬汤,生活上关怀备至,使这位红军战士后来在当地安了家,有了妻室和儿女,与当地人民共同生活了40多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去世后也安葬于此。
2、小战士归来感谢救命恩人
板桥战斗结束后,有3名失散的红军战士被俘,当时被国民党板桥镇公所扣押于地势险要的锦坪堡子。家住堡子里的开明地主郭贵元老先生得悉后,在夜深人静时,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打开堡子大门,放走了红军战士。
第二天清早郭老先生到场里去干活,又在秸杆堆里发现一个未能走而藏起来的红军小战士,郭老先生将其领回家中,给他换上长工衣服,对人说是自家雇来放羊的伙计。七、八天后,国民党军队开走,郭老先生派其子郭维翰将小红军一直送到华池县一带,让他去寻找大部队。
1936年5月,红二十五军西征,策应红二、四方面军北上。部队经过环县时,那名在郭老先生家中藏过七、八天的红军小战士,特地请假来到板桥锦坪堡子看望郭老先生,当时郭老先生正在场里铡草,小战士端跪在郭老先生面前,手捧出自己辛勤积攒的两块银元,泣不成声,感谢郭老先生救命之恩。
附:郭贵元简介
勤俭节约 郭贵元虽是合水有名的大财东,但本人艰苦朴素,粗茶淡饭,不奢不侈。他治家严谨,不容家人倚财势欺人。他心底善良,怜悯穷人,好善乐施。民国十八年(1929年),当地闹饥荒,贵元慷慨放粮赈济灾民。3孔大窑洞中贮存的约130石麦子,施舍一空。妻、女苦劝留些防灾,他却告诫:“目下正是饿死人的时节,有粮不救命,要它何用!把人死完了,活下咱一家顶啥!”周济10多个村庄饥民度过了荒年。他济贫荫德,有口皆碑,全县闻名。荒年过后,县长高成民领衔赠“凤义成积”金匾一块,对其褒扬。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再次饥荒,贵元又施舍粮食30余石。饥民两受惠泽,感恩涕零,联名给其树“乐善好施”功德碑一座。贵元对贩盐人十分同情,每逢饭时,只要看见担盐的人路过,就叫停下来歇脚,管吃管喝,有时还把饭食送到路旁。他常常告诫家人:“担盐的都是最可怜的人,为了养家糊口才吃这种苦,哪能有钱买饭吃?”因此也有“郭善人”之誉。
拥护革命 郭贵元拥护共产党,拥护红军,做了许多掩护革命同志,资助红军的善事。1934年9月4日,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板桥,遭马家骑兵追袭,损失惨重,有个小战士藏在他家秋禾堆里,敌人驻在村里搜查。翌晨贵元发现后领其回家,换去军装,保护起来。8天后敌人撤离,便让儿子维翰趁黑护送入山,找到部队。维翰这次与红军接触,对革命有了认识,后来也参加了地方工作。1936年10月,中央红军三十一军团长征到此,贵元捐赠军粮100石。一次,敌人进犯边区,我军大部队入山, 5个战士掉了队,贵元把他们藏在油坊里,天黑后给足干粮,从冉河川送走。
勇于抗日 1939年,合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实行“三三制”(即共产党、国民党、社会知名人士)领导体制。郭贵元因资助革命有功,又孚众望,其子郭维翰被邀请当选县参议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历任合水县1区(老城镇)副区长、县政府建设科副科长、盘马区(何家畔)区长等职。
支持农改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艰苦阶段,为了支援抗日,郭贵元主动捐献粮食100石,受到抗日民主政府的表扬。1946年土改,他主动清退佃户契约,献地1200多亩,牛、羊牲畜多头,被定为“开明地主、工属家庭”。
3、七仙女掉队追赶大部队
在合水县板桥时,军医院驻扎的几孔窑洞中,十几名医护人员为躺在担架上的重伤员换药、打针、端屎端尿忙个不停,顾不得自己的饥饿和疲劳。特别是7名女护士, 正好组成一个班,班长曾纪兰,副班长田希兰,护士张桂香、曹宗凯、戴觉敏、周少兰、余国清。虽然她们年龄小,但是不怕苦和累,工作耐心细致,时时对伤员体贴入微。当地人将7名女红军住过的窑洞,称之为“七仙女洞”。
当地老人在介绍“七仙女”洞
板桥战斗打响后,军医院院长钱信忠带领卫生队的15名战士,搀扶着几个轻伤员跑进一条小山沟躲藏起来。这时候,红二十五军大部队已撤上曹家原,通往曹家原的路已被马家军封锁。钱信忠对15名医护人员说:“同志们,大部队已经撤走,我们一时难以归队,伤病员又这么多,我们要接过牺牲战友的武器,一人一支枪,准备打游击,赶红二十五军去!”
他带领15名同志和几个轻伤员,在夜幕中沿着小路前进,赶上了部队,同志们再次相见,都为自己能回到部队,战友能重新团聚而激动地流出了热泪,也为一些英勇作战受伤、牺牲的指战员,因战斗危急没有全部抢救下来而难过、内疚。
二二五团三营何教导员也收容了几十个失散战士回到了部队。徐副军长的警卫员詹大南被马家军骑兵追上,他急中生智,将身上带的十几块银元抛撒在地上,马家军骑兵争拾银元,才得以脱身。